实验介绍:
耐药细胞株是通过适当时间药物的诱导使某种肿瘤细胞系对此药物敏感度降低,细胞株的耐药性是通过检测IC50的比值,来判断细胞耐药程度。不同细胞不同药物所能构建成功的耐药株是不同的,也有部分细胞或者药物是无法耐药的,因此耐药细胞株的构建是一个完全摸索的过程,常规预计需要3-12个月左右。
实验应用:
(1)药物研发:耐药细胞株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估新药物的疗效。通过将新药物与耐药细胞株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其对耐药性的影响,从而选择出更有效的药物。
(2)耐药机制研究:通过研究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机制,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对药物的抗性形成过程。这有助于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耐药性的发展途径,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肿瘤治疗研究:耐药细胞株可以模拟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现象,为研究肿瘤治疗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以及评估药物疗效提供重要工具。
(4)毒性测试:耐药细胞株可以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通过将化学物质与耐药细胞株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其对细胞的毒性,从而评估其安全性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5)基因功能研究:通过对耐药细胞株进行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等操作,可以研究特定基因在耐药性中的作用。这有助于揭示耐药机制中的关键基因以及其调控网络,为新药开发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实验步骤:
(1)检测初始细胞系的IC50;
(2)初始药物培养:将细胞系正常培养扩繁后,以药物的IC50值、IC30值先进行初始培养,如果培养1-2周细胞还能正常传代扩增,即选择IC50值继续培养;
(3)间歇式持续诱导:在药物诱导24h-48h后,去除药物,换新培养基对细胞进行恢复,恢复24-72h后再次进行药物培养;此过程中药物刺激的浓度、时间以及恢复时长都需要进行摸索;若细胞生长良好,则可以梯度慢慢增加药物浓度,使细胞尽快获得耐药性;
(4)耐药株耐药性检测:一般2-3个月检测一次耐药株的IC50,耐药系数(RI)=诱导细胞IC50/初始细胞IC50。
案例图片
细胞分选技术原理,分类及其应用
流式细胞分选和磁珠分选区别
流式细胞分选对细胞有什么损伤?
单细胞转录组与流式细胞分选(FACS)结合的优势

评论